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梁溪大讲堂

信用评级行业领军人物关建中在“梁溪大讲堂”上的演讲摘录

时间:2016-05-12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变革信用经济社会管理模式,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评级行业领军人物关建中在“梁溪大讲堂”上的演讲摘录

  坛主小传  关建中 学者、研究员,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创始人之一和行业发展领军人物。现任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董事长、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董事长、信用教育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资信评级专业委员会主任。他领导大公国际发展成国际性评级机构,创立了大公评级思想理论体系;提出改革国际评级体系理论,创建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揭示西方评级思想错误,为正确认识西方评级错误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提出互联网时代的评级变革思想,带领大公国际走向评级数字化。

  编者按:4月28日,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和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董事长关建中做客“梁溪大讲堂”,带来一场以“信用经济社会管理模式的时代变革”为主题的专题报告。报告中,他详细解读了变革信用经济社会管理模式的历史任务,具体阐述了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蓝图,并就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作了深入系统的对策分析,有助于推动我市建设“诚信无锡”,率先建成国家信用示范城市。本报现将演讲实录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如何理解信用与评级

  对信用关系的理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它是一种资本。第二,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第三,它是一种消费能力。以现实财富作为存在来源支撑的信用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于是就把未来可能创造的财富拿到今天来消费,作为举债支撑和偿债来源。当这笔财富也被消费完后,又出现了虚拟财富作为偿债来源。

  准确地定义,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场信用危机,这是由于信用关系泡沫破灭而导致债务链条断裂,引发的全球性信用关系的调整过程。

  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关系的总和,所有的信用关系构成的是一个债务链系统,这个债权债务链系统是我们今天社会再生产的主要流动性支持系统。

  评级的重要性在哪里?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流动性支持系统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必须依赖社会债权债务关系组合形成信用资本,这些组合信用关系要不断在金融中心交易,这时没有评级是不行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扮演着揭露债务人偿债能力的角色。所以,信用评级的状态决定着信用关系的状态。评级还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如果评级错了,信用关系的组合就是错误的,债权人的财富就会转移到债务人身上。国家之间也是如此。

  生产与信用,信用与评级,是推动信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对矛盾。

  评级和国家、世界经济密不可分

  我们应该建立国家评级体系,才能使信用关系的运行处在一个良性的状态。世界经济由价值创造体系和信用创造体系构成。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只有后者,自身创造的财富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的消费。美国的金融中心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财富转移。这时,评级机构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就很重要。如果我们不懂得评级,保护债权人或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损失就会很大。现在,我们到境外发债、投资、上市,还在依赖西方的错误评级。正确的做法是,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必须由中国本土机构做持续评级,向世界发布。

  评级和世界经济已密不可分。整个世界经济缺乏公正、合理的评级,资本并没有完全流向有价值创造能力的经济体。美国的评级机构并未扮演应该扮演的角色,而是掩盖信用风险,错误引导资本流动。美国的失败有三方面:一、监管失败,主要是评级监管理念没有遵循信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一般的市场竞争原则引入评级,引发了灾难性后果。二、评级道德缺失。三、评级标准失败。

  我把危机总结为四个阶段:债务危机、货币危机、经济危机、全面危机。现在这场危机依然在进行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货币危机阶段后期,很快就会转化为经济危机。以往的经济学理论已无法指导人类社会今天的信用经济社会实践。所以,我们必须改革国际评级体系。

  变革信用经济社会管理模式的历史任务

  按照信用关系社会化的发展程度,或者整个社会对于债务的依存度,信用社会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社会成员对债务的依存度在30%以下;中级阶段,依存度为30%-75%;高级阶段,依存度为75%以上。中国已经进入到信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级阶段。主要特征有:一、信用关系快速社会化。二、互联网是信用关系快速社会化的加速器。三、信用关系已经成为构建社会消费能力、形成经济发展驱动力最重要的方式。

  统计数据显示,有1亿多人参与物联网金融,交易规模超万亿。如果这个信用体系发生债务危机,对国家整个金融体系影响是巨大的。于是我们在2014年8月正式发布了互联网金融的评级方法,去年1月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黑名单。评级的力量非常强大,通过评级可以遏制金融投机行为。我们要创造一种新的模式,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信用关系就是一种消费能力。国务院去年做出一系列融资决定,其中一项是加快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因为我们的三种信用资源,前两种已经用尽。虚拟关系开始成为后续发展的动力,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根据统计,我们社会成员对债务的依存度已达到61.4%。鉴于以上情况,信用关系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地位已经确立。

  信用关系社会化还导致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信用化。长期以来,诚信和信用的概念混淆,使得我们在设计社会管理模式时,路线图并不清晰。诚信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管理规则和道义准则的遵守。而信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把这个矛盾解决,能稳固信用关系,这样社会管理才会有成效。社会管理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种保障经济和民生可持续发展的秩序。而今天社会管理的任务在于管理社会信用关系,防止信用链条破裂,进而阻止由此形成的社会联动性危机和经济基础的颠覆,以及对上层建筑的影响。所以,我们提出信用管理社会化和社会管理信用化的任务。信用管理社会化,就是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以管理社会信用关系为主要任务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社会管理信用化,就是运用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可持续管理信用关系。

  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蓝图

  正确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就是要让每个社会成员,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要有信用记录。这个阶段经济社会的一个矛盾,就是信用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阻碍了资本的流动,以及信用消费能力的增长。通过信用体系建设,解决信用信息不对称,能为供需两侧搭起一个消费的桥梁。我认为,中国信用体系的总目标是构建统计、分析和使用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通过信用信息判断,依据社会成员在社会信用管理矩阵中的位置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实现信用经济社会管理模式的变革,稳固国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使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即分配社会资源。未来,政府应该根据社会信用管理的矩阵来配置资源,由此产生的社会管理效果将完全不同。这个管理模式不仅是信用化,而且是数字化的。信用体系建设蓝图主要是围绕信用信息统计、分析和使用而展开设计的,其他要素都是为此服务。

  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明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三个主体。一、责任主体,即政府。二、服务主体,即评级机构。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要大力扶持本土评级机构的发展和壮大。评级需要专业的队伍、理论的创新、独立的评级标准制定能力,以及市场影响力等。评级机构的定位应该是政府进行社会信用管理的专业助手。政府加评级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组织模式。三、行为主体,包括每个社会成员。

  每个政府都要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有责任按照要求完成自身的记录、对管理对象和交易对手的信用记录,以及对员工的记录。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第一步。

  从宏观制度上讲,国家需要制定信用法,以及具体的实施条例。实施条例中,首先是信用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我们的信用服务机构未来分为国家信用信息服务机构、市场上的征信机构以及自有机构三类。除此以外,还需要有信用信息主体和编码的管理办法,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才能实现互联互通,以及数字化的评级和加工。还应该建立信用信息的权威统计制度,支撑对国民经济和市场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另外,还要考虑使用以及隐私保护等。从微观上讲,每一个主体都应建立自己相应的管理规范。

  图谱和编码,如果这些不清楚,我们一步都走不下去。

  审计很重要。整个社会要建立一个信用信息的审计体系,保证信息统计端口完成准确度。每个社会主体都要有标准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来管理自身的数据。无论是全国,还是地方,都要建立平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将信息加工成产品,必须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方式,要用创新引领信用信息消费模式这一理念来引领产品设计。产品是社会范围内衡量社会成员信用风险的标准,是一种区分社会成员信用风险度的公共产品,是一种信用语言,还具有社会性以及唯一性。列举几种产品如下:信用记录加信用报告、信用评级、履约评级、质量评级等。

  使用:要用制度创造需求。

  公示:由政府权威发布或委托机构发布。

  信用教育:建立国家信用教育体系,创新信用知识体系,传播信用知识,培养信用教育人才,用信用教育构建起全民族的思维方式,使民族信用素质成为国家竞争力。

  (朱名佳 整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