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园地 >> 文化无锡

锡绣传承,十年结果

时间:2016-12-28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设立“锡绣工作室”、成立“女红研习会” 恢复“锡山绣工会”、锡绣传承基地陆续挂牌……

  锡绣传承,十年结果

  想接触甚至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精微绣,如今有很多免费渠道。锡绣的社会化传承,可追溯至十年前。十年来,从少人问津的老手艺,到年轻人愿学的新手工,从当初的几个人,到如今的几十人,锡绣传承的队伍在壮大,传承的内容在创新。今天起,无锡刺绣传承成果展在薛福成故居展出(见图)。

  锡绣姓“锡”,传承第一

  锡绣即无锡刺绣,是无锡地区两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积淀演变形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在全国刺绣行业中,无锡精微绣独树一帜,其卷幅微小、寸人豆马、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形神兼备,远观立体感极强,近看人物神态可辨,甚至能用放大镜去品味其中细节。和许多民间传统工艺一样,无锡精微绣在市场经济大潮和现代工艺的冲击下,日渐衰微,后继乏力。幸而,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与积极探索下,锡绣的传承之路得以拓宽。

  多方努力下,锡绣的传承与保护初见成效。助力锡绣开展社会传承的薛福成故居,筹办了此次无锡刺绣(精微绣)传承成果展,得到了赵红育的支持。展览不仅展出了已故锡绣名家吴鸣文的《唐人纨扇仕女图》《击鞠图》,赵红育弟子周琴、贾小琼、沈雨兰、沈荷芳、张小珺的佳作,吴鸣文弟子胡晔新、邵敏、倪雪的近作,还有学校学生与社会学员的作品,基本涵盖了锡城近几年锡绣传承与普及的代表作共百余件。

  学刺绣有精神治愈功效

  昨天记者到访薛福成故居内的“锡绣工作室”,传承成果展已布展完毕。如果不看牌子上的介绍,难以相信一幅《雪树寒禽》竟出自一位业余学习锡绣三年的社会学员之手,连鸟的眼神都看得清楚。“这是宋代画家李迪的画,我就喜欢这寂寥、旷达、远离尘嚣的意境。”38岁的周爱华当初拿着本报报道找到了故居,如今已是女红研习会的骨干学员。这两天,她正抓紧自己的年假时间学刺绣。周爱华平时工作很忙,每周到故居学一次,工作室有她的固定绷架。女红研习会成立三年来,在册会员已过百名,周爱华这样的骨干学员也有十多名。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生活中,难免遇到烦心事,周爱华觉得,学刺绣能让自己精神愉悦,只要她一坐在绣花绷架前,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没了,个人的审美能力也提升不少。“这也是她们坚持来学刺绣的原因之一。”胡晔新跟邵敏做过统计,目前这些学习锡绣的社会学员,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70后”“80后”是主力。连环画刺绣系列,粗线条的刺绣饰品、挂件,牛仔刺绣口金包,刺绣眼罩、香囊、布袋、围裙……社会人士的加入,让锡绣的传承创新有了更多可能。

  (晚报记者 张月/文、摄)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