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园地 >> 宣传舆论

锡报讲坛探讨后流量时代 传统媒体转型与立身之道

时间:2018-05-18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锡报讲坛探讨后流量时代 传统媒体转型与立身之道

  昨天下午,2018年锡报讲坛第五讲在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开讲。“数字品牌榜”联合创始人、新媒体传播与品牌塑造研究者仇勇受邀作了题为“破与立:后流量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与立身之道”的讲座。他认为,与其说传统媒体如何转型为新媒体,不如说是: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工作?并就此话题带来了一场实操性很强的讲解。

  仇勇历任《环球企业家》杂志执行副主编、中信出版集团新媒体总执行人、海尔集团企业传播总监。专注于新媒体传播研究和数字品牌价值洞察,著有《新媒体革命2.0:算法时代的媒介、公关与传播》等书,并为英特尔、平安集团、联想集团等多家中外企业提供新媒体传播咨询和培训。讲座一开始,他便抛给在场的记者、编辑们一个问题——“你还信仰内容为王吗?”场面一下子活跃起来,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

  仇勇自称为“传统媒体老兵、新媒体新人”,他从自身经历说起,总结了曾经在新媒体探索中失败的几大教训,包括内容生产方式落后、读者定位漂移、贪大求全、无用信息造就无用媒体等,从而得出内容真的不为“王”的论断。“讲故事的方式很重要,怎样讲故事远远比讲什么故事要重要。”他说,用户不会为你讲的一个好故事付费,而会为你讲好了一个故事付费。这意味着内容必须包括体验,当下媒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匹配的问题,为一个好的新闻找到一个适合的读者才是王道。

  什么是“新媒体机构”?仇勇将其概括为战略、组织、员工、用户、内容和商业模式几大方面,并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逐一道来。他提出,未来的作者应该具备优质内容的制作能力、品鉴事物的审美能力以及精准用户的获取能力;而未来的编辑应具有版权经纪、剪辑师、配菜师、买手、版主、产品经理等多重身份。仇勇还对传统媒体文本与新媒体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人称、标题、结构、观点等多个维度上,两者都存在很大差别,这让在场听众获益良多。

  “面对新媒体、自媒体的‘洪水’,专业的媒体机构也不必惊慌失措,而要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仇勇说,关注大众利益、传递政声民情,是新媒体和自媒体不能提供的,此外KNOW-HOW类报道、隐秘世界的故事以及国际形势、宏观经济、产业格局、技术变革等趋势类报道,都应该是传统媒体的“看家本领”。“当报道世界的能力不再独享,解释世界的能力才是竞争核心。”

  当天,仇勇被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聘为锡报讲坛特邀嘉宾以及《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学术顾问。 (陈菁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