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制片人”在锡讲述央视巨作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8-05-22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
“中国第一制片人”在锡讲述央视巨作背后的故事
不久前,98版《水浒传》主创齐聚无锡水浒城,为20周年相聚增添不少回忆。虽然不舍分离,但因为工作生活关系,王思懿、李明启等人当日就匆匆离开了无锡,而制片人任大惠则留了下来。被称为“中国第一制片人”的他,背后的成绩让人望尘莫及,央视版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三部经典巨作都和他有关系。
任大惠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站在水浒城内看着以前的取景地,回忆20多年前剧组的种种恍如昨日,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小老百姓”,偶尔回想这辈子做过的一些好东西,觉得没白过。
“那个年代总觉得要干点事情,于是就拍了《红楼梦》”
任大惠虽然已经82岁高龄了,仍声如洪钟,记性非常好,对于当年每个演员的片酬、每一部戏耗费的时间、每个场景搭建时用了多少钱,他记忆犹新。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一笔笔账都在我脑海中,不会忘记,也舍不得忘记。”其实,任大惠本是学习化学出身,因其化学教师授课水平非常好,他培养出了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也正是由此,他同时也培养出了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作为著名制片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财富。在《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三部名著改编剧的拍摄过程中,任大惠曾做了无数次重大抉择,在无数次大大小小困难的克服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说起央视开拍“四大名著”的初衷,任大惠回忆,《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曾去了一趟英国,发现他们的电影、电视剧都是依靠名著为剧本,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他开始酝酿要拍大戏。那个时候电视剧还非常不成熟,所以都是拍三集、六集的小戏。任大惠说,恰恰在这个时候,王扶林提议要不咱们拍《红楼梦》。王扶林这一吆喝,得到任大惠在内很多人的支持,“在那个年代,总觉得应该干点什么,至少我是有这种想法的。”
但是实际拍摄时却遇到了很多困难。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机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电视剧毕竟是一个新生的艺术形式,甚至连《红楼梦》服化道这些人全是从电影系统过来的,当时大家对电视剧该怎么拍都没有明确的概念。要说任大惠对哪一部剧最有感情,那肯定是《红楼梦》。在任大惠看来,《红楼梦》开创了拍古典名著的一个先河,“我们自己增强信心了,观众也认为电视连续剧表现古典名著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评价很高。”所以,才有了后来继续翻拍《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拍摄《红楼梦》时很缺钱,连花瓶古董都是纸扎的”
对于任大惠来说,自己是幸运的,天时地利人和都碰到一块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赶上王扶林、杨洁这些导演正是壮年,最想做事的时候。拍《红楼梦》的时候,大伙的思维都比较成熟。尤其那个时候拍电视剧完全跟名利无关。那时候还是大家比较单纯,所以比较努力来做这些事。”至今任大惠依然记得非常清楚,《红楼梦》播出后,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穿过弄堂时就听到各家各户在放《葬花吟》,当时觉得好开心,这一辈子没白活。
作为制片人的任大惠,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找钱”,等电视剧开拍后,花钱和省钱。《红楼梦》 除修建大观园外,拍摄地点还包括香山植物园干休所、山东蓬莱、浙江杭州等地,花费不菲。“当初的资金只有500万元,是广电部特批的,但最终实际一共花了690万元,资金是真的不够。”任大惠说,《红楼梦》片酬也就百分之十几,大部分的钱用在了制景、做服装、做道具上面。拍了一段时间,钱就不够了。
据了解,在当年《红楼梦》剧组,导演、制片及宝黛钗凤四人每拍一集的片酬为70元,其他演员按戏份多少依次递减为50元,40元,30元,有一两句台词的小丫鬟,每集只有20元。除此之外,每人每天还有1块2的餐补和每个月10块钱的住宿补贴。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或许少到惊人,但要知道在1983年的北京,一个普通的国企职工每月的工资也不过40元左右。
说到省钱,任大惠可也是有一手,《红楼梦》 拍摄时有很多大戏,大观园中的花瓶、瓷器、物件数不胜数,殊不知这些居然是用纸扎起来的。“因为没有钱买真的,所以这些摆设全部是北京的六个道具师傅用纸扎的,耗时一年之久。”据悉,贾母房间里的大瓶子都是纸扎的,一层层刷上漆一点都看不出来。
当然,也不是没有真古董。有一场摔花瓶的戏,道具师专门给演员看瓶底的“大清康熙年制”字样,面色严峻地叮嘱:“花瓶碎了之后我们要给特写,所以不能用假的,你可一定要一摔成功啊!”这样让演员压力很大,摔的时候手都在抖,结果导演一声“咔”,道具师就冒出来说,花瓶是假的。
“《三国演义》海外发行卖了1万美金,还是觉得有点亏”
由于《红楼梦》的成功,到拍《三国演义》的时候经费情况好了很多,花了7950万元,但是《三国演义》有80多集。到了《水浒传》一集就100多万元了,43集五六千万元。即使每一集的预算增加了,相比现在电视剧的“拍摄神速”,《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拍摄也还是慢工出细活。《三国演义》平均十六天半拍一集,《水浒传》 是平均十一天半拍一集。
“拍摄《三国演义》的时候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同时开拍,调度比较繁琐。因为集数太长了,分了两个组五个导演。”任大惠说,拍《三国演义》时,他最大的功劳是处理好调度。记者获悉,《三国演义》虽然投资了7950万元,但是剧组的生活还是很艰苦,为此,演员们都说在《三国演义》剧组是“关了3年牢,吃了3年苦”。他们住的都是4人一个房间,“刘”“关”“张”和“赵云”等4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当时,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要面对经常变换的新房客,而每来一个人,大家都要和鲍国安拉话,搞的他无法入睡和看剧本,为此,鲍国安经常找制片主任理论。”
《三国演义》当时海外发行一集就卖了1万多美金,这个纪录一直保持了很多年。但是,任大惠却说是真卖“贱”了,因为当时《红楼梦》在日本每集卖了1000多美金,后来日本人又来买《三国演义》,他们让中方报价,当时任大惠告诉记者,他想了想《红楼梦》卖了1000多美金,《三国演义》 他咬了咬牙报了1万多美金,没想到日本人连还价都没还。任大惠十分幽默地说:“早知道应该再多报一些,而日本人为了把《三国演义》引进日本,光翻译费用一集就达到了1万多美金。”(璎珞)
编后感
有一种情怀
央视老版《三国演义》在无锡拍摄期间,小编还是个文娱记者,有幸跟着剧组“混”了很久,几大主角都采访遍了。犹记那时的名角都没有架子,连名导演也是有求必应。有一次一大早跑去找导演,遇到导演的助理,她很生气地说导演昨晚拍夜戏,刚睡没有多久,你这么早来不是打扰她休息吗?当时尴尬极了,可是导演一点也不迟疑就接受了我的采访,虽然她一脸倦容。记得她说,接受采访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当时还采访了唐国强,他在剧里出演诸葛亮,因为此角一举摆脱了“奶油小生”的称号,成为国内一线的实力派演员。他在接受采访时快人快语,有问必答,对无锡的山水也是大加赞赏,直言有机会会来无锡置业,引得我和摄影记者哈哈大笑。采访这些名角,他们都是十分配合,说到拍戏,言无不尽,完全把接受采访当成一种任务和工作来做。所以,当时拍摄这部大戏时,宣传氛围特别好,在其播出前,就有了一定的观众基础,期待值很高,播出后,效果也是极好。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采访的种种,放在现在是完全不能想象的。那时候的创作人,他们那种创作激情,在现在的演艺圈,似乎已荡然无存。时过境迁,有一种情怀是不能忘记的。 (马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