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园地 >> 文化无锡

在文化街区,阅读“活的”历史

时间:2019-07-13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开放是保护的新起点:

  在文化街区,阅读“活的”历史

  无锡因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地方特色突出,在2007年进入了历史文化名城行列。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空前,承载着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底,小娄巷开街后,无锡五大历史文化街区全部开放,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惠山古镇、小娄巷、荣巷古镇以及荡口古镇,这些城市“活着”的记忆,见证了城市历史的发展,展现了城市文化和特质。修复开放后的历史街区备受关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复活,如何持续进行保护和开发,才能真正使其重焕生机,成为现代人了解城市文脉的载体呢?

  为什么必须是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的根在古镇、古街、古村中。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少历史文化元素正在消逝。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没有文化,人就没有精神追求,就空虚。”文化学者冯骥才曾撰文表示,文化大国的气质,不能丢。从历史文化找出口,是我们抓住传统的最后机会。

  “它们诠释了城市形态的变迁。”文化学者汪春劼说,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发展的记忆,无论是街区内的文保单位、历史街巷、古民居等都反映着城市的发展脉络。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古运河为纽带,依托运河两岸人文古迹,连接南禅寺、清名桥、水弄堂、古窑址等特色景观,目前已经成功入列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示范段。街区内的南书房,文化活动的聚集地百草园书店,以及张氏嘉乐堂、王氏槐荫堂、薛南溟旧居等诸多名人故居,都持续发挥着城市文化功能。而正在申遗冲刺阶段的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自2008年启动保护建设以来,已经完成了惠山横直街、惠山浜两大核心区的修复工程,重现了惠山祠堂群的人文历史景观,并在赋予文化旅游功能的过程中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同时,通过举办二泉茶会、花神祭祀、民乐灯光秀等各种形态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加着古镇的文化魅力。而今,惠山古镇龙头河的两岸,成为市民喝茶休闲的好地方。

  每天从早到晚,沿着两条街,一字排开的是一张张茶几和茶椅,三五好友坐在岸边,喝茶聊天,旧习俗成为新风景。

  “历史街区往往是岁月的长期演变与不断积淀的结果,具有深厚的底蕴,可以呈现出当时千丝万缕的社会网络关系。”江南大学教授庄若江说,无锡的历史文化街区各有特色,惠山古镇形成于唐宋,以祠堂文化为特色,崇安寺、清名桥街区历史同样悠久,因位于老城厢闹市区,人文荟萃,但无疑也是现代商业重镇;荣巷是荣氏故里,民族工商业是其主要特色,而小娄巷的文化特色与其他街区都不同,闹中取静,人杰地灵,望族聚居,内敛低调。

  备受关注的文化聚焦地

  小娄巷开街后,热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一睹它的新姿。有失望者、批评者,更有建言者,他们锐利地指出历史街区保护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小娄巷开街后的一段时间内,引发了市民对小娄巷更大范围的关注和探讨。

  其实,每一次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仅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从提出酝酿到最终定位启动,就经过长达16年的反复论证、规划,小娄巷的修缮保护也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其中必须集保护、整治、复兴及对文化内涵的关注于一体。不是一个简单的规划、简单的建设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说,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必然备受争议,因为它们承载的是这座城市中人们共同的回忆,必然聚焦更多关注,也必须在各家之言中发现有价值的内容。

  在专家学者看来,而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困境主要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千城一面,同质化现象严重。新打造的传统仿古商业街区外延外观单一、形式僵化,失去了“原真性”的文化特色。比如在大理、丽江、凤凰、榆次等古城街区就发生了商业化模式、街区风情大同小异使其街区游客数量降低的情况。“同质化”现象造成了受众对形式雷同的仿古街区项目的审美疲劳,消费热情下降。其次是本末倒置,商业化开发过度。在旅游开发和招商引资的名义之下,中国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逐渐“变味”。如北京的南锣鼓巷、什刹海就曾被认为除了吃些小吃、买个纪念品,无法真正体现北京胡同的风情和历史文化韵味。而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缺乏活力、保护原有居民意识不强的问题。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居住生活单元,仍有许多人生活居住在其中,日常生活、社会网络和物质遗存共同构成了历史街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但因为这些很难实现,因而最常被忽略。

  街区开放不是保护的终点

  传统文化之美,是经过一代代人的实践、探索,一代代认同、确定之后沉淀而来,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开放不是这一遗存保护的结束,而恰恰应该是新的开始。以小娄巷为例,一条小小的巷弄连接着许多历史节点,深藏着许多历史记忆和传奇故事。东林学派、辛亥革命和无锡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小娄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庄若江说,小娄巷古往今来传奇无数:宋高宗送给谈阁老的五老峰(太湖石),明代兄弟进士王永吉、王永积,18岁中举的新文学风云人物王蕴章,西点军校毕业的现代儒将王赓,当代新闻出版名家王益和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中科院院士王序、王迅……在历史风云中,闪动着不少小娄巷人物的身影。在她看来,在下一段小娄巷的定位开发中,不应放弃独特的原点文化,才不会陷入“千城一面”的困局,“在未来的业态运营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小娄巷‘书香’与‘传奇’的特色。比如,状元、进士文化如何与现在人们的读书尚学活动结合起来,餐饮方面挖掘一下四个江南家族的特色菜系,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向。”

  历史不是静止的,必须与现代生活做结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阳建强在采访中表示,历史信息是由一系列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多重历史要素组成,正是因为过去与现代的交织以及日常不断、渐进的城市有机更新和微循环,才显现出历史街区的丰富层次与重要价值。在当前全域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文化认同感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并非是彻底杜绝商业化,而是要研究怎样保留更多人文因素,达到两者的和谐与平衡。比如,上海的“阅读建筑——城市历史漫步地图”就是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将传统建筑与新媒体手段相融合,既保护原有建筑又提升了老街的人气。 (韩玲 宗晓东 高孝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