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公告公示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314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0-08-2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314号提案的答复函

朱重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开放型无锡名人数据库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作为太湖明珠、江南胜地的无锡,在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中孕育了众多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在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工商实业、文学艺术、经济教育医药等各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奠定了无锡在中国乃至世界中的格局与地位,为无锡城市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特别是名人的相关研究整理、阐述发微,在挖掘、研究和弘扬名人文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与尝试。一是组织编纂了无锡城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百本乡邦文献集成《无锡文库》;二是制作发行了以无锡城市历史文化和无锡人杰为内容、多达160集的城市动漫片;三是编辑整理了《无锡历史名人传》、《无锡历代爱国名人》、《近百年无锡人物》、《无锡近现代名人》等综合性的名人传记和各类名人传记、评传等;四是创作推出了一批以泰伯、周处、阿炳、薛福成、徐悲鸿、王莘等无锡历史文化名人为对象的文艺作品并在各类平台广泛传播;五是组织开展了各类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利用江苏发展大会、江南文脉论坛等高规格平台开展宣传推广;六是修缮保护了以陆定一故居、钱穆钱伟长故居等为代表的一批故居宅园,并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文旅融合中进行开发利用。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对城市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发掘与利用的力度还有待提升,与周边部分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当前无锡需要对哪些名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加强传播,尚未形成明确的思路与意见,名人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和放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锡文脉与城市文化资源没有被厘清。因此,迫切需要对无锡城市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整体情况和现状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您提出加快建设开放型无锡名人综合数据库正逢其时也正逢时需。

  我们与市档案史志馆等部门就无锡名人综合数据库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无锡名人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予以支持、进行推动。

  1、将无锡名人数据库建设纳入到即将编制的“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将其作为重点项目来进行运作。建设地方文化数据库,对传承城市文化内涵、延续城市文化特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已为大家所充分认知。近年来,全国多地将名人数据库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仅浙江省就已有宁波、温州、金华等市开发建设了本地的名人数据库。无锡名人资源丰富,完全具备条件,应该放进总体规划中进行综合考虑。

  2、开展名人资源梳理等基础性工作。无锡名人数量到底有多少、名人的标准或门槛到底怎样设定、各地区各领域的名人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便于开展宣传推广的名人都有哪些,等等,这样深入的专题研究和分析目前还没有。因此,要首先做好无锡名人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研判,为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做好前期的标准制定、人员筛选等基础性工作。我们计划参照其他城市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将无锡名人资源的调查研究立为年度研究课题之一,组织专家开展课题研究。

  3、重点做好现当代无锡名人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据了解,无锡近代以前的各类名人,市档案史志馆已形成了较为权威、准确和全面的资料储备,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对城市发展作用更大的现当代名人的情况还不掌握,特别是长期在外地生活居住的无锡名人,亟待我们加强研究、建立联系。因此,现当代无锡名人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应该是数据库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将进一步支持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市广电集团做好现当代名人的采访报道,包括进行一些抢救性的访谈和口述史的整理,为数据库积累素材。

  4、明确牵头部门,系统推进、形成合力。目前无锡也有民间人士及相关部门搜集整理了相当可观的素材资料,但缺乏牵头部门进行组织协调,没有统一的平台进行数据化整理及后续管理,难以形成共建共享的联动效应。我们将与市档案史志馆、市文广旅游局等部门研究协商,确定牵头协调推进的部门,会同相关领域各主管单位,确定工作重点和项目清单,并借助高校强大的研究实力和各类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合力,持续不断推进数据库建设。

  5、支持无锡名人研究成果的出版与宣传。今年我部会同市财政局出台了《无锡市文化艺术项目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其中对传承城市文化的优秀项目也计划给予扶持奖励。无锡名人研究成果在出版前可通过程序上报,经专家评定后可获得扶持。同时对相关丛书、专著的出版将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提升无锡名人的知晓度和传播力度。

  6、利用江南文脉论坛等重要平台,加强无锡名人研究。由光明日报社、江苏省委宣传部、无锡市委主办的江南文脉论坛已连续两届在无锡举办,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其中许多内容涉及到江南乃至无锡名人研究。目前江南文脉论坛已落户无锡,我们将充分利用此平台,并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这一趋势下,广泛利用外部智力资源特别是高校,深度融合推进名人研究。此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无锡分院的成立,也必将在此领域取得一定成果,使名人研究汇聚各方力量。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2020年7月27日

  (联系人:李跃光;联系电话:81820946)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3份)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