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90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0-08-2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90号提案的答复函
民进、总工会、共青团组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尽快设立无锡历史名人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无锡历史名人资源丰富,他们在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工商实业、文学艺术、经济教育医药等各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奠定了无锡在中国乃至世界中的格局与地位,为无锡城市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市历史名人的相关研究整理、阐述发微,在挖掘、研究和弘扬名人文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与尝试。组织编纂了无锡城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百本乡邦文献集成《无锡文库》;制作发行了以无锡城市历史文化和无锡人杰为内容、多达160集的城市动漫片;编辑整理了《无锡历史名人传》《无锡历代爱国名人》《近百年无锡人物》《无锡近现代名人》等综合性的名人传记和各类名人传记、评传;创作推出了一批以历史文化名人为对象的文艺作品并在各类平台广泛传播;修缮保护了以陆定一故居、钱穆钱伟长故居等为代表的一批故居宅园,并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文旅融合中进行开发利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对城市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发掘与利用的力度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对名人的传播和宣推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设立无锡历史名人馆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与市档案史志馆就提案中的一些具体建议进行了专题协商和沟通。
关于建设无锡历史名人馆的设想。目前该设想在十三五规划、市政府工作报告及党代会、人代会等重要文件和场合中还未见清晰表述,也未列入到工作日程中。如果要启动这一计划,必须尽快开展可行性研究并争取纳入全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以获得项目立项及相关资金支持。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关键一年,我们会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建议,争取将无锡历史名人馆建设的相关工作在十四五规划中有所体现。
关于无锡历史名人馆的选址。无锡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很难承担无锡历史名人馆落地。无锡博物院三馆合一,加之展览空间较为有限,无法辟出场地用于建设名人馆;无锡市图书馆同样存在设施老旧、场馆不足等问题。目前,无锡市美术馆新馆建设已正式启动,十四五期间我市还计划建设无锡市文化艺术中心和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新馆。我们会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争取选择其一作为名人馆落地之所。
关于无锡历史名人馆的定位。准确的定位是建好用好名人馆的前提。无锡历史名人馆的定位,我们认为可以从三点进行把握:一是城市文化精神、文化底蕴的传承地;二是文化名人资源、研究成果的展示地;三是无锡城市发展、对外交流的新高地。因此,名人馆建设必须立足长远,在地址选择、功能安排、展厅设置、科技运用、入选标准等方面充分遵循以上三点原则,用名人将城市的过去、现在、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无锡城市发展服务。
关于无锡历史名人馆的展陈。目前国内多个省市均已建设名人馆,如安徽省、重庆市、苏州市、徐州市、绍兴市、合肥市等,我们对这些名人馆的展陈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并提出了无锡名人馆应该考虑的几个方向:内容上要充分做到全面具体、详略得当,做到两个突出,即突出重要人物和重要群体、突出近现代和当代人物;形式上可以按时间轴顺序安排,在其间设置书画艺术、工商实业、科学技术、经济研究等数个专业展厅,用于展示无锡走在全国前列领域的名人集群;手段上除了目前传统的图文展板、视频展示和雕塑外,要充分考虑前沿科技成果,将互动体验、集中教学、活动空间等因素融入其中,确保展陈内容发挥最大效果。
关于无锡历史名人馆的使用。一是作为城市文化研究的空间,各相关学术研讨会及名人研究会可在此召开会议、发布成果,形成集聚效应和矩阵传播。二是作为学校乡土教育的阵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学校可经常性组织学生参观,增强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三是作为外地访客参观打卡的目的地,既面向广大游客,也面向来锡交流合作的党政企代表团,真正将无锡通过名人资源传播、推介出去,为城市发展服务。
正如提案中所说,建设无锡历史名人馆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一个系统的策划、设计、包装、宣传、运作,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前期的相关筹备工作。目前我们已开展相关的工作:一是邀请现有各名人故居开展对相关名人素材的搜集整理和提炼,为展陈内容做储备;二是计划开展相关调研活动,会同市档案史志馆及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无锡名人数据库建设,相信该数据库建设将与名人馆的建设相辅能够相成,将无锡历史名人的整体研究与利用推向深入。
我们相信,随着全社会对名人资源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市名人研究将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无锡名人建设也必将驶上快车道,为城市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2020年7月27日
(联系人:李跃光;联系电话:81820946)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3份)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