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公告公示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232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0-08-2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232号提案的答复函

夏吉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无锡体制内外的曲艺团体应配有固定剧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曲艺以民间故事、市井生活为主要题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城市历史的活化石,百姓生活的万花筒。无锡素有“江南第一书码头”的美誉,积淀深厚,影响深远。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初无锡一市三县(市)拥有大小书场近百家,几乎占江浙沪总数的三分之一,吟春书场、泰山书场、二泉书场这些赫赫有名的曲艺码头,引得各路名宿纷至沓来,徐云志、蒋云仙、姚慕双、周柏春等都曾在此“红极一时”,传播吴越文化,丰富江南文脉,见证曲艺繁荣。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大众娱乐消费呈现全媒体、快节奏、碎片化的趋势,曲艺在文化生态中的地位逐渐衰微。成本加剧,听众老化,艺人流失,加之大量地处市中心、闹市区的书场,在旧城改造后,未能原地或易地重建,诸多因素让原本繁荣的书码头风光不再。面对上述困境,我市出台多项政策与举措,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曲艺场馆的建设工作:

  一、重点文化场馆建设运用。重大文化民生工程项目无锡市美术馆、无锡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场馆,正按照“全国一流、国际影响”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大大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一批功能性单位,如非遗展示区、民俗文化体验馆、曲艺演播厅、排练厅,也将同步落地,并通过云端在线、VR影像、5G网络等前沿技术,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让更多观众可近距离欣赏曲艺等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现有存量资源优化升级。目前,演艺剧院、锡剧博物院已相继完成修缮工作,将于近期恢复评弹长篇演出。两家剧院均地处城中心,硬件设施在无锡乃至江浙沪书场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自开设评弹书场以来,深受锡城听众好评。市文发集团下属单位无锡市锡剧院、评弹团计划于今年十月太湖艺术季活动期间,配合两馆复建开馆,举办“全面奔小康、共筑中国梦——锡剧名家演唱会”等活动。市曲协创办“文艺进万家 阿福喜乐会”品牌,在南长街无锡书码头开心剧场“周周演”,更将于本月末在寅派动力新文化空间,举办“无锡相声大会”,每月相约群星荟萃,市民听众大饱耳福。

  三、政策补贴力度持续加大。根据《无锡市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自2018年起,对符合补贴范围的惠民演出给予大会堂场租补贴,剧团不再承担场租费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剧团演出大型剧目租用场地的经济负担,市财政筹措资金,通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对无锡书码头和市区老龄委书场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其中书码头共计80万元、市区老龄委书场共计60万元,下阶段将研究修订政策适用范围,辐射更多中小剧场。提高精品创作扶持力度,根据《关于推动无锡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符合要求的原创舞台作品,补贴从实际投入的5%提高到20%,上限提升至100万元;商演补贴也由每场2万元提升至6万元。出台《2020年度精品生产创作扶持项目申报指南》、《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扶持项目申报指南》、《2020年度剧本创作孵化扶持项目申报指南》,对保护传承所能涉及到的全链条给予扶持,降低创作、演出、运营成本,激励艺术家们多出精品力作。

  四、文商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随着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发显现,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发展,应从文化供给侧入手,兼收并蓄,融合演出、旅游、传媒等多种形态,既能促进城市文化品牌和旅游形象的打造,更能实现曲艺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推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浪潮奔涌,配合城市“夜经济”模式逐步升温,在旅游景区、古巷街区、名人故居搭建融合于人文实景的广阔舞台,使游客市民既能饱赏山水人文景致,又能观赏文艺精品演出,更能充分感悟江南地域文化。

  五、“十四五”规划助推曲艺繁荣。无锡市“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是此次规划编制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按照时序安排,目前正进入到调研起草阶段,本着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提案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将作为调研的重要线索,课题组将组织专家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深入研究、认真谋划,力争明确一批“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文化工程项目,为曲艺等非遗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厚植政策之基,开拓活力之源。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2020年7月27日

  (联系人:曹超君;联系电话:81820916)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3份),市文广旅游局、市文联。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