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园地 >> 思想理论

把握好人文经济学的深刻内涵

时间:2024-06-06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把握好人文经济学的深刻内涵

王明珠

  人文经济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去年7月考察苏州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这个命题进行了深刻阐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文经济学的研究阐释和实践探索工作。去年底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信长星提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人文经济学’方面的学习,多懂一些人文经济学,努力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我们的发展更好结合传统和现代,符合未来方向”。

  一年多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连续推出关于人文经济学的深度报道和研究文章,特别是新华社江苏分社推出系列关于江苏人文经济学新实践的重要报道取得很大反响。全省社科界也积极破题,充分发挥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的引领导向作用,迅速组织开展“人文经济学的江苏实践”调研和“人文经济学的内涵与价值研究”,在全国建立第一个人文经济学研究院,主办“人文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等10余场专题研讨会,在各级媒体和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理论文章,推动人文经济学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前,关于人文经济学的研究阐释正进入深化阶段,无锡举办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研讨会,体现了高度的城市自信、文化自觉和发展主动,非常及时、意义重大。这里,我谈几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人文经济学”彰显着守正创新、浑然一体的鲜明特质,要在把握理论原理中深化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交融,早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文化是灵魂”等鲜明观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经济基础作用的同时,也强调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等重要论述。可以说,这一系列观点和表述与“人文经济学”的话语表达是一脉相承、内在关联的。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人文经济学”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体现。深化“人文经济学”研究,就要深刻阐明其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基因的政治经济学,打破了西方文化学和经济学的术语、概念、理论、范畴等局限;深刻阐明蕴含其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命题、重大论断,注重从学术基础、国际视野、历史维度、实践导向等方面发力,有效构筑起系统完整又规范一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话语体系,不断建构“人文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人文经济学”映照着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价值底色,要在把握基本取向中深化研究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古老而常新。大家都知道,西方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更加趋于解释文化的经济化,更加偏好于抽象的数据模型,更加强调经济人假设、效率、效用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人文经济学”,与此有着根本的区别,早在2006年他就强调,“文化经济”的本质,说到底要突出一个“人”字。这一重要论述注重经济和文化的双向互动、双向融合和双向转化,打破了“见利忘义”“见物忘人”的“经济学眼界”,这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也不同于美国把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政治外交工具。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人文经济学“人”是关键,归根到底还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经济学。深化“人文经济学”研究,就要深刻阐明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区别研究清楚、研究透彻;就要深刻阐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的行为主体价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文经济学”内蕴着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方向目标,要在把握必然趋势中深化研究

  文化繁荣是国家强盛的精神标识,精神世界丰富是人民富足的文化呈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进方向。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人文经济学”正是从人文与经济的内在关系角度,强调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深层关系。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运用好人文经济学,坚决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更好推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让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深化“人文经济学”研究,就要深刻阐明其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打开了一扇“窗口”,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阐明其从理念到实践的关键就是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经济发展的人文情怀、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相互成就;深刻阐明正是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更为强大的精神主动、历史主动、发展主动。

  ■“人文经济学”体现着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战略擘画,要在把握实践要求中深化研究

  “人文经济学”不是标新立异的概念,它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着眼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归根到底还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注重文化与经济、物质与精神相得益彰、相互协调,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穿透力、感染力、凝聚力。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奋进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更需要坚强的文化支撑、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化“人文经济学”研究,就要深刻阐明文化与经济相辅相成的生动实践,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深刻阐明高质量发展其中的一条重要底线就是坚守人文价值,发展人文经济必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厚底蕴,有力激活发展动能、优化发展形态、提升发展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深刻阐明其既能够促进人的现代化,也能够通过以文化人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铿锵发展。

  无锡是吴文化、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工业的重要发祥地。这里诞生了顾恺之、徐霞客、顾宪成等历史文化名人,培育了钱锺书、顾毓琇、孙冶方等近现代杰出人士,可谓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近年来,无锡深入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文化内涵,坚持以文兴业、以文聚力、以文化经,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深海装备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壮大数字电影等标志性产业影响力,焕新打造太湖明珠、衔山抱水、城景交融的城市IP,生动展现出这座新时代工商名城的人文魅力、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期待这次研讨会以无锡为样本,聚力文化传承和高质量发展相融相促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深化人文经济学研究,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上有新突破。

  (作者系江苏省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此文系作者5月31日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无锡研讨会上的致辞摘编)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