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园地 >> 思想理论

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时间:2025-03-17      浏览次数: 23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任俊

  2023年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如何推进文化建设”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从科学体系的高度把握其核心要义。概括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包含文化价值论、文化道路论、文化精神论、文化领导论、文化领域论等几个方面。

  “文化价值论”揭示文化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文化价值论”揭示了文化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塑造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关乎国本、国运。在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攻坚克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正确认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对文化的价值作进一步的论证。一方面,物质文明在整个人类社会文明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对精神文明发挥决定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反作用。文化的力量总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经济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因此,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同样富足。

  “文化道路论”揭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文化道路论”揭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并将其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精神论”揭示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应当坚持的精神姿态

  “文化精神论”揭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应当坚持的精神姿态。要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曾创造出辉煌灿烂、举世闻名的成就,因而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使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秉持开放包容。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条件。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为了不迷失自我和方向,创新是为了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一方面,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另一方面,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创新思路、话语、机制和形式,创造出一批满足时代需要的熔古铸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文化领导论”揭示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领导力量

  “文化领导论”揭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就必须坚持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在当代中国,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就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层面,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还意味着,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

  “文化领域论”揭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文化领域论”揭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实现了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深化了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还规定了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出了系统完备、切实可行的战略路径。把意识形态工作当作“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必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作者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