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园地 >> 文化名城

音乐大家齐聚无锡 共绘民族音乐新篇章

时间:2025-11-10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音乐大家齐聚无锡 共绘民族音乐新篇章

  11月8日至9日,“华音新声·太湖论乐”2025当代民族音乐创作高峰研讨会在无锡举办,国内民族音乐创作、表演、研究领域的专家代表齐聚研讨、集思广益。无锡这座刚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音乐之都”称号的城市,正以深厚音乐底蕴和创新文化活力,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新焦点。

  无锡的音乐历史源远流长。这里的乐脉从周代“南音”发轫,经魏晋“吴声歌曲”、唐宋元词牌曲牌及南北曲,至明清昆曲、古琴、琵琶、二胡等,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多个“第一”,比如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清唱昆曲社“天韵社”,就是400多年前创建于无锡。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在接受采访时,深入阐述了无锡的地域文化优势:“从文化艺术和传统文脉的角度来说,无锡有刘天华、阿炳等许多音乐家,他们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进程中特别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另外,无锡地处江南,这种地域文化特色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她提到,江南水乡和民间音乐滋养心灵,无锡入选“世界音乐之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的文化生态和历史根基,“‘世界音乐之都’是一个美丽的称号,让大家能够感受到一种艺术情怀。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一方力量,让老百姓的生活具有更高的品质,让我们的文化生态越来越好。”

  当下,无锡民乐文化传承的“接力棒”交到了无锡民族乐团的手中。自成立以来,乐团推出了大型民族交响史诗《光明行》、大型民族交响音画《梦华江南》等原创民乐精品,还受邀参加“国乐之春”“上海之春”等重大活动,2024年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中国民乐传承与弘扬基地”,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优秀民族乐团”“优秀乐种组合”等荣誉,并赴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展现中国民乐的时代风采。

  在研讨过程中,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创作是民族音乐发展的根源。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钢提出,无锡被列入“世界音乐之都”,正需要通过民族音乐的创作、推广、表演以及传承,做到名副其实,“民族音乐最值得关注的亮点还是其创作,创作是目前音乐史的根源。如果没有创作,那就谈不上音乐的传承以及对全体国民艺术素质的培养。”他呼吁大家创作出更多符合民族审美习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的音乐,让无锡广大市民能够天天有机会享受到优美的民族音乐。

  作为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8日晚,无锡民族乐团在无锡大剧院黑匣子剧场上演“华音新声·太湖论乐”2025当代民族音乐创作高峰音乐会,众多演奏家同台献艺,共同呈现了一场高水准的民族音乐盛宴。(李昕昕/文 黄晟/摄)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