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美学赋能,后西溪破局又破圈

时间:2025-11-14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艺文气息融入业态、融入运营、融入文化,打造“专属”竞争力

美学赋能,后西溪破局又破圈

  “小时候跟着妈妈来扯布做新衣裳,挤在布堆里闻着棉布香,现在这条街上满眼都是花墙、亮灯的景观树,连喝咖啡的地方都透着江南味道!”傍晚,坐在西溪里街区一处露台上,看着脚下光影交错的石板路,市民周圈圈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镜头里,后西溪正在向吸引年轻人打卡的“艺文漫步空间”转型。这条老街,曾是老无锡人购置衣料的必到之处,承载着几代人的城市商业记忆。当下,这条街正用一场精细化“微更新”,找回烟火气,也找到不同于普通网红街的“专属”竞争力。

  留住记忆,长出“新模样”

  “以前周围都是老店,房子破旧且拥挤,现在转身就是能歇脚的新颖休憩空间,梧桐树上的装饰灯都带着江南园林的味道。”在街区经营20多年的“锦裳华服”是这场变迁的见证者。店主常峰告诉记者,他的铺子没搬,但门口多了莫兰迪色的花箱,门头也变成了红色的镂空风格,“现在来定制旗袍的年轻人多了,前天一个客人从北京来旅游,看着小红书找来的,他们说在这条街上做衣服,连等待都成了享受。”

  常峰口中的变化,藏在西溪里街区的每一处细节里。走进街区入口,高达6米的街区主视觉“西溪里”格外显眼,金属材质勾勒出江南建筑构件的弧度,夜晚亮起暖黄色灯光时,就像为街巷撑起了一把“记忆伞”。夜幕降临时,沿着主街往前走,缠绕着灯带的香樟树立在街道两旁,光影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举杯邀明月”“纵马踏花”等意蕴丰富的古诗词变成灯牌,“树影婆娑”间氛围感立现。景观小品分散点缀在街角,休闲座椅更是巧思满满,原木风与金属把手结合,坐在这里歇脚的路人,不经意间就能触摸到城市的历史。“我们不想把后西溪改造成‘千篇一律’的网红街,而是在保留‘无锡味儿’的同时,长出‘新模样’。”梁溪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美学赋能,细节“见江南”

  这场“颜值革命”,不止于表面的美化。项目还打通了后西溪与相邻的健康路之间的通道,用步行连廊将两条街串联起来,形成“2轴1核3片”的空间布局——以两条主街为轴,以西溪里为核心,辐射出美食体验、精品零售、文化休闲三大片区。“游客逛完恒隆、健康路,就能顺着路标走到这里逛逛,客流互通了,生意也跟着活了。”“悦翎”店主严姣娜告诉记者,这种“片区化”发展,比单打独斗强多了,也让自己的小店更有底气坚持自身的调性与个性。

  “和闺蜜逛街,巧遇一家神仙威士忌吧,被门头吸引,好看也好喝,下次还来。”在“杯莫停”的木制吧台前,市民颖儿不停地拍照,“太美了,西溪里已经和我印象里的不一样了,开始有了自己的调性。”

  “杯莫停”负责人ANDY告诉记者,他们从上海来到无锡,一开始是瞄准了私域流量的用户,令他没想到的是,短短3个月的时间,新客人多了不少,而他们也在努力让店铺与在地文化相融合。ANDY的想法正是西溪里业态布局的核心思路。在改造初期,项目相关负责人就明确:不盲目引进流量网红品牌,而是筛选与“城市艺文商业漫步空间”定位相符的商户,让每一家店都成为街区文化的“载体”。

  文化为核,生发“竞争力”

  如今在西溪里,既有“杯莫停”主打江南小酌文化的酒馆,也有“悦翎珠宝”将传统元素融入首饰的精品店;既有“炽逸”带来的中西结合的饮品铺,也将有“蒹葭”打造的趣味巧克力空间。“我们选商户,要看‘三观’是否一致——是否认同街区的文化定位,是否愿意花心思做特色产品,是否想和街区一起长期发展。”梁溪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忆,当初引进“炽逸”时,对方主动提出将店内装修风格与江南水乡结合。这种“美学逻辑”,也让老商户找到了新出路。为了让业态保持活力,街区将举办一些具有调性的小活动,与周边居民生活相融合。

  改造后的后西溪,对年轻人而言既是浸润着江南韵味的打卡地,也是能安放兴趣与社交需求的新空间,让他们在触摸城市记忆的同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潮流聚集地。“如果只是把街面刷得漂亮,那最多是‘昙花一现’的网红;只有让‘美’融入文化、融入业态、融入运营,才能成为‘长盛不衰’的竞争力。”在专家看来,锡城的后街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梁溪文旅集团负责人表示,西溪里之后的运行将坚持以文化为根、与周边片区协同共生以及长效运营,通过“文化+美学+运营”的后街改造模式,让后西溪、前西溪等街巷既留住记忆,又焕发新生。(韩玲 文/吕枫 摄)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