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典型风采

“金色池塘”边演绎创业传奇

时间:2017-03-25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金色池塘”边演绎创业传奇
□本报记者 古月

  阳春三月,位于惠山区堰桥的界泾养殖场生机勃勃,林木、大田、水面、农舍……暖暖的春光下,尽显安静美丽。它的主人邢梅珍为了实现年轻时的梦想,不畏艰辛坚守三十年,在这片曾经养殖百万羽家禽的“金色池塘”边演绎创业传奇,成为远近闻名的劳模。
  “坚守着当初的选择,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便是成功之道。但不可否认,我过得比以前平静多了,且很享受这个过程。”她依然如此朴实,淡泊一切名利。
  1983年,年方25岁的邢梅珍从江阴青阳嫁到了堰桥,当时她夫家的条件并不好,她像是嫁到村里的“田螺姑娘”,小巧能干办法多,还有一套从娘家带来的饲养本领。最初,她尝试着养猪,后来又养鸡。1986年,她向村里承包了界泾村的这片水塘,又向银行借贷4000元,开启了她“金色池塘”的创业之旅。穿上套鞋,系起围兜,提起食桶,大踏步奔向禽畜棚。鸭粪、鸡粪、猪粪一担接一担,溅上发梢也不管不顾……这是她当初的真实写照。冬天,为了防止鸭苗起堆,产生类似大型活动的“踩踏伤亡”,她每天半夜起床,疏散鸭苗,定时给暖炉添加煤球。盛夏,为了防止鸭苗中暑,她长时间观察鸭群,顶着炎热不离不弃。在那些日子里,她总是夜晚起身料理鸭子,凌晨时分再小憩片刻,一大早又起床喂饲料,然后是安排运货、跑销路、收货款、喂食、打预防针……“漫长艰苦的劳作,一个女人就这么扛下来了。”现在回忆当初创业的片断,邢梅珍的心依然有些不平静。
  30多年间,她开荒辟岭,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养的鸭子从最初的500只到一百万只,规模几乎年年扩大。她还清了债务,积累了更多的资金扩大再生产。期间,她还把养殖经验传授给大家,带动周围村民一起致富。这些年里,经她指导的养殖户超千户,还有一些从上海、南京、湖州等远道而来的养殖户前来求助,她总是放下活计,热情接待,耐心指导,甚至还无偿上门服务。
  伴随着一次次的创新和升级,邢梅珍的事业攀登着新的高度。近年来她专注于肉鸭养殖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养殖模式,她创办的“锡珍牌”商标成为了江苏省驰名商标,产品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目前,她又在探索海鲜类的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用她的话说,她的追求“不会停息”。她行走在艰辛的创业道路上,凭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靠勤奋和智慧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这位全国先进女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的精神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褒扬。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