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树起城市发展“风向标”
时间:2017-10-14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向上向善,树起城市发展“风向标”
——“砥砺奋进的五年·无锡实践”系列报道之五
□朱冬娅
就在刚刚过去的九月,一场志愿服务“嘉年华”让全省的参会者心潮澎湃!在我市举行的第二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吸引了全省451个志愿服务项目参展,6万人进馆参观、参与活动,3330万元公益资金实现对接,数量均超上届。无锡参展项目摘得1金2银3铜,获奖总数居全省13市之首。同月,无锡“文明频道”开播,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开设电视“文明频道”的地级市。无锡人足不出户就能观摩道德讲堂、评选无锡好人、报名志愿服务等。
近年来,无锡在文明创建上亮点频出,合力营造出一座景美、人美的全国文明城市。一项项提升市民素养的扎实举措、一个个涵养道德水平的灵魂工程构建起向上向善的大环境,将“崇德乐善”融入无锡人的精神血脉,推动着城市发展不断向前。
■灵魂工程塑造城市精神,“好人文化”成无锡名片
9月18日,第六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我市又添2名省道德模范,另有2人荣获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截至目前,已产生5位全国道德模范及候选人、21位省道德模范及提名者,拥有69位“中国好人”、119位“江苏好人”的无锡,“好人文化”已蔚然成风。
“无锡张海迪”周明珠、“寻亲大姐”吕顺芳、“献血达人”苏大伟……无锡的好人榜上既镌刻着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也有着像为敬老院老人免费推拿的盲人按摩师高鸿喜、每天在城市义务巡逻的市民巡访团成员邱俊庆等许多默默无闻的好人。161万,这是全市入库志愿者总数,占到无锡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可以说,无锡已迎来了志愿服务的“全民时代”。
全城好人涌动的背后,是城市对精神文明的持续追求。五年来,我市积极发现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推进各级“身边好人”评选,广泛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宣讲活动,精心筹办“感动无锡——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让好人群体“级数增长”。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同时,注重道德教育引导、加强道德氛围营造,不断提高道德讲堂的建设标准,完善公益广告阵地、好人广场的建设,让城市有“颜值”更有“气质”。
■优化城乡环境,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826万人次中外游客来锡观光。无锡的美毋庸置疑,秀丽风光向来是无锡的一张闪亮名片。山水之外,日常居住环境与百姓生活更加息息相关。近几年,循着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锡城的一条条小街里弄悄悄变了模样。
走在背街小巷勤学路上,雕刻着无锡美食的木质景观座位可供行人歇脚,惠山泥人厂老师傅手作的“网红”墙画吸引人们取景拍照,人行道板上每走几步就可见到间隔的江南水乡元素,路口还有精致度堪比景区的小巷导览图。78岁的汤巷小区居民袁庭秋在勤学路住了大半辈子,说起家门口这几年的变化满是喜悦:“不仅道路平整了、景观美化了,连下水道、污水管、化粪池都改造好了,过日子更舒心了!”
一直以来,文明创建着力营造宜居环境,我市连续两年在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获得总分第一。针对创建中老大难问题的十大攻坚专项行动,将箭头对准市容环境整治、背街小巷出新、集贸市场改造等方面,锡城处处焕发新颜。
不仅城区做着“美容护理”,乡村的面貌变化更为明显。我市结合美丽乡村、最美乡村等创评活动,在全市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美丽乡村。目前,全市9079个自然村已圆满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建成8个省级美丽乡村。每逢周末节假日,许多市民都喜欢到乡村体验农家乐、亲近大自然,美丽乡村成了都市“后花园”。
■充盈文明的“里子”,市民素养提亮城市底色
一座城市所展现出的风貌,外在形象是一方面,底蕴内涵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文明的“里子”毓秀充盈,城市形象的“面子”才能光彩熠熠。而文明“里子”最真切的践行者就是“人”,每个市民的举止都折射着无锡的城市文明程度。
红绿灯前显素养,斑马线上见文明,小小的一举一动展现着整个城市的形象。针对行人随意闯红灯、汽车遇斑马线一脚油门等交通“顽疾”,我市展开了交通秩序专项治理行动。今年7月,结合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市文明办、公安交警、城管、交通等部门在全市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通过专项整治、志愿劝导、宣传教育三个渠道,使“礼让斑马线”形成长效机制,营造文明礼让的交通环境。此外,随意占道、挡道等乱停车行为也被列入文明交通失信记录“黑名单”。
今年8月起,锡城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上岗,八佰伴路口、建筑路和红星路路口等交通压力较大的路口设抓拍系统,对闯红灯的行人瞬时抓拍取证,同时快速识别并曝光违法者的身份信息,促使行人养成文明过马路的习惯。运行两个月来,闯红灯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路口秩序明显好转。
提高市民文明素养的一项项措施正在持续进行中。近日,多部门又联合启动了《无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将通过法律法规对道德领域进行规范和奖惩,刚柔并济提升市民道德水平,用文明素质提亮城市发展的底色。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