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园地 >> 基层园地

深耕乡村文旅IP的年轻人

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

深耕乡村文旅IP的年轻人

  “入学时校长说过,真正的工匠精神是要做到‘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从学生时代到现在,这一直是我的理想目标。”24岁的熊智巍的公益之路虽还刚刚起步,但他在校期间就深耕乡村文旅IP,用自己的策划专长投身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以一技之长投身社会实践

  “在学校时,我们的系主任常常叮嘱我们,作为会展策划专业的学生,要把自己融入学习生活中,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实践,去寻找自己广阔的人生舞台。”作为会展策划专业的学生,熊智巍时常把老师的话在课后细细琢磨,想着要怎么把自己的专业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呢?当他来到无锡荡口的七房桥村时,内心便有了答案。

  在新吴区鸿山街道与荡口镇之间,有一座宁静的“院士村”,孕育了钱氏一门七院士的传奇。桥依宅名,村以桥名,故而称之“七房桥”。夏日的村头古香古色,新江南的水乡建筑,农业葡萄示范园地,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展现了美丽乡村的魅力。能不能从这里入手,打造一个乡村文旅IP?说做就做,熊智巍和同学们成立了“微光”工作室,致力于 “一村一品”文化旅游资源IP塑造。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的调研采访,熊智巍觉得目前乡村发展中存在着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发展同质化等问题。“我们当时就想,要把好环境和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做个有特色的乡村IP。”

  熊智巍和同学们一起设计策划了“传家训、树家风,助推家风文明——鸿山·七房桥村首届家风文化节”等活动,以节事旅游聚集效应带动七房桥村在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其他方面的发展。目前,项目团队已经得到了鸿山街道和当地公益组织乐义工坊的认可。

  不断学习,热心社区公益

  “无锡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温暖的人。”毕业后熊智巍就职于一家演艺传媒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培训老师,从事青少年演讲口才与表演训练。“我平时喜欢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文字的内涵,将朗诵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工作后的熊智巍也没有忘记继续学习,为了加强技能,他奔赴北京、南京、宜兴等多地剧场,学习演诵专业课程,观摩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并同多名省朗诵协会专家交流切磋,获得了不少国家、省级荣誉。

  有了朗诵、表演的专长,熊智巍也不忘把它用在公益事业中。采访中,记者看到熊智巍的朋友圈里有不少在街道、社区公益主持的活动照片,凭借着自己的嗓音条件,社区的爷爷奶奶们戏称他为“社区台柱子”。“我目前居住的新安花苑第二社区,每到节日期间都会为社区的老年居民们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我很喜欢去帮忙,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作为活动主持人,每一次的参与都让熊智巍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家门口和奶奶一起和邻居聊天的日子。 (毛岑岑)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