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园地 >> 宣传舆论

“双湾”携手,阔步迈向世界舞台

时间:2024-08-06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太湖湾和大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融合互促进程

“双湾”携手,阔步迈向世界舞台

  从产业融合到科技创新、从经贸往来到人文交流,太湖湾与大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融合互促的进程。7月29日至8月3日,粤港澳大湾区异地采访团走遍深港澳珠四地,听“双湾”融合的澎湃之音响彻耳畔。

  频繁的交往合作印证了两地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决心:盛合晶微、恩纳基科技等一批粤港澳合作重点项目陆续落地;建设江阴临港前海国际联合创新中心、横琴粤澳协同创新中心等“科创飞地”全面对接大湾区科创资源;一批批大湾区的科技人才、学生团体走进无锡,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风光、产业;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资源为无锡产业创新注入不竭动能。

  无锡提出建设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的第三年,已是一番新景象,全新的发展需求正呼唤着崭新的篇章。

  “飞地”登高,无锡主动拥抱世界

  一家远在珠海的商贸服务公司给1500公里之外的无锡企业带来了外贸订单,这样的故事真实地发生在无锡横琴粤澳协同创新中心。今年广交会期间,中心孵化的企业威迈商贸服务有限公司带着100多位巴西采购商,直奔无锡电动车品牌台铃的展位,并初步谈成了相关的合作。“无锡的物联网和汽车相关产业,尤其是两轮电动车,与巴西的采购需求非常契合。”澳门新经济协会理事长、横琴粤澳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蔡思伟介绍,福铃科技、杜一特、与行科技等中心孵化的企业几乎都已在无锡落地项目或公司,成为支撑无锡经济发展的“企业大军”中的一分子。

  让创新关键要素得以突破区域限制,在科技、产业、金融等领域实现对接,这正是“飞地”的魅力。这样的“飞地”,无锡在大湾区设了18个。到大湾区去,一直都是无锡布局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坚定选择。

  江阴临港前海国际联合创新中心是江阴临港设立在深圳、承接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的“一扇窗”。短短8个月内,中心入驻了医疗设备、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方向的11家企业。“科技创新从零起步,需要各类创新资源支持,为此我们与顶尖人才、基金和机构积极开展合作。”伯乐产服运营总监韩昕认为,科创活力涌动的大湾区恰恰需要更多的孵化平台来承接转化,在“基金+国际朋友圈+全方位、全程服务”的运营模式下,已有7个科创项目顺利落地江阴。

  “在香港要做无锡的代言人,同时也要做无锡在香港链接全球的窗口。”锡洲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焰宝说,以无锡香港科创中心为代表的“科创飞地”在集聚科创资源的同时,还承担着无锡企业联通世界的“第一站”重任。据悉,科创板上市企业祥生医疗、港交所上市企业云工场都是在与无锡香港科创中心的产学研资合作中迈入国际化进程的。

  协同共进,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

  日益紧密的联系中,无锡与大湾区协同分工的合作模式趋于成熟、逐步固定。“科创研发在大湾区、生产制造在无锡”这一交响曲越奏越和谐。

  香港理工大学的实验室中,尤佳教授的一款脑健康监测仪结合了柔性传感器,正在打破传统脑电波测试产品价格高昂、操作复杂的使用壁垒,在商业化后有望实现民用,从专业医疗室走进千家万户,而这样一个富有潜力的产品项目将在无锡落地。据悉,作为港理工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副院长,尤佳全年有182天的时间在无锡,推动产品研发落地、就地培养科创人才。

  也正是在港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这个校地合作的平台上,对技术研发需求更高的新质生产力企业率先感受到了“双湾”融合的利好。无锡祥生医疗聚焦超声诊断设备研发制造,借此机会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戴吉岩达成了技术合作。在港理工的实验室,记者看到了戴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款“精微”到可以观测血管壁的线阵超声探头,“目前已经交付两把给祥生,进入产品评估阶段,未来还将继续研制不同工艺、降低成本。”

  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渠道的打通仿佛打开了一个“闸门”,科创研发资源涌入无锡的产业沃土。只有互利共赢的合作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无锡为研发落地腾出的空间亦完美契合了院校所需,“学校在技术研发上的突破需要生产、转化,无锡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同时对初创企业也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解决了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香港科技大学知识转移办公室主管梁俊伟说,无锡与大湾区高校的合作已进入了分工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期。

  在金融、人才等各个领域,大湾区与太湖湾的合作已经从单方面的资源输入变成多方面的协同赋能,或取长补短,或强强联合,无锡也充分发挥出了城市优势,参与到各类产业的分工。截至目前,包括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市建设发展集团、市太湖新城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内的7家无锡企业通过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MOX)上市总规模达86.2亿元的债券。大湾区企业亿航将无锡定位成企业低空飞行的“试验场”,目前,亿航与无锡梁溪科技城、梁溪文旅集团进一步规划了“1+3+3”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初步计划围绕古运河风景区建设一个运行基地、三个运营中心、三个临时起降点。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未来产业版图上,无锡不断提升显示度。

  “他山之石”,寻求发展突破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全球竞争加剧,大家都在寻找新“增长点”的当下,从大湾区引来的科技、人才活水如何长久地在无锡生根?无锡又如何培育出新质生产力,抢夺发展先机?带着这些问题,此次大湾区之行同时又是一次求问之旅。

  专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等研发运维的优鹰智能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星创中心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们于去年落地园区,从衣食住行到人才政策,这里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发展支持。”优鹰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样,计划将初创企业落地于此的程伟雄还没“搬过来”,就已经感受到了中心对企业的悉心呵护,在星创中心辅导下,他将带领团队参加粤港澳台创新创业大赛,争取奖金配套。

  “给创业者家一样的感觉”也体现在了香港科学园的运营中,这里曾先后孵化大疆、商汤等引领全球的科技型企业。“2018年,我们选择在这里是因为从专利到商业化层面,能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意领科技入驻于此,其行政总裁贾晓嘉表示。无锡市科技局相关人士感悟颇深:“初创企业,尤其是那些处在市场尚不明晰的未来产业赛道上的企业往往很脆弱,要想孵化出优质企业,既要有直击企业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又要有符合企业市场化流程的共性服务,孵化平台要保有耐心,在孵育环境上‘优无止境’。”

  企业的生存智慧是巨大的,企业发展的“第一视角”往往是地方产业升级过程中重要的突破点。

  按照晶圆生产制造工艺流程,一个晶圆盒要搬运300到400次,优艾智合晶圆盒搬运机器人正是通过实现对这种琐碎又细致的工作的替代,串联生产,提升时间、空间利用效率。而这样一道看似简单地改变却饱含科技,为了避免轮胎磨损对洁净工厂造成污染,优艾智合从轮胎工艺一直追溯到橡胶工艺。“不同于当下正热的人形机器人,我们所聚焦的工业机器人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总经理张朝辉说,所谓新质生产力不一定是追逐最新的未来产业,如何通过创新为已有产业赋予更多内涵、提升更高效能也是一条重要路径。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江苏社团总会创会会长唐英年等多位大咖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青少年教育和文化产业交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统一发展共识,传承科技、历史、文化,才能为未来发展积蓄绵延不绝的动能。”今年以来,无锡-澳门美食节等一项项两地共同打造的文化类活动举办,一批批港澳学生走进无锡,体验无锡的风土人情、产业发展。“文化是打开合作的‘钥匙’。”横琴粤澳协同创新中心正是从一开始的文化产业招引逐步转向各类产业的“全面开花”,创新中心的展厅内摆放着台湾文创产品,据悉,其正与台湾联合举办文化类创意活动,“这将是与台湾开展产业合作的开始。”

  (韩依纯)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