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园地 >> 思想理论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提高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时间:2024-08-26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提高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张志祥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职普融通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关键,以产教融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基点,破解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推进职普融通,为学生成才提供全面多元的教育选择

  教育的本质,是按照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采取措施,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充分发展,人人成才。职普融通是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赋能,是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实招,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是对我国以往教育发展战略的整合提升,也是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递进深化,更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普融通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共同需求,打破了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界限,架起了横向桥梁,促进了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衔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个人价值。

  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强化顶层政策设计,完善相关制度体系。要立足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需求,把以人为本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阶段横向沟通、纵向交叉衔接沟通,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类教育彼此通联的新的育人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育人价值;要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畅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让不同禀赋、不同需求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找到适合的教育、适合发展的途径和空间,促进“人人出彩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产教融合正由“提倡”走向“制度化”,成为一项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优势,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需要持续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同步规划、同向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要发挥好市场、政府、行业组织的作用,建立全域统一、跨域融合、多维联动的产教深度融合共建共享机制。政府部门要定期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预警报告,以产教双方的利益为基础,寻找产教深度融合的“共赢点”,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实现“教育+产业”向“产业+教育”的转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要主动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打造产教融合型企业,获得人才和技术支持,有效解决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突出矛盾、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与引领。

  高职院校要聚焦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地方产业发展现实需求,提高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深入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合作、技术合作、生产合作等方面的融合,做到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教育与生产的良性循环。

  ●提升办学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当前,新兴产业催生出新的产业链,衍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行业。新兴产业不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引发对技术技能人才新的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培养可靠的人才”“培养需要的人才”“培养可用的人才”“培养更多的人才”,聚焦新质生产力对劳动力的新要求,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高适应性和贡献度,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要坚持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国家急需、产教融合、供需适配”的原则,打造“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及时将生产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体系,以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为基础,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好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不匹配问题,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产业、企业培养既能应对产业发展趋势又能适应企业现实生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真正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

  无锡职业教育基础较好,职业院校应主动对接江苏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发展战略,围绕无锡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聚焦学校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持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改革,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形成学校、政府、行业企业与社会开放合作、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和高水平智力支持。

  (作者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