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思想引领新征程 奋力书写新时代文艺绚丽篇章

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

思想引领新征程 奋力书写新时代文艺绚丽篇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命题,精辟论述了文艺创作的科学规律,准确阐明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市场的关系,为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正值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

  十年来,无锡文艺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勇立时代潮头,推动无锡文艺工作不断向高处攀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心怀“国之大者”,以精品映照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十年来,无锡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心怀“国之大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无锡文艺事业迈入了风清气正、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一系列为文艺发展定方向、立纲领的政策文件接连出台,有力保障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文艺创作,制度先行。十年来,我市制定出台《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办法》《无锡市文化艺术项目扶持奖励办法》《无锡艺术基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明确导向,规范流程,通过对重点文艺作品大力扶持奖励,进一步建立争创好作品的政策机制。启动无锡市“优秀剧本孵化计划”,在全省率先开展文艺创作题材库建设,开展无锡市优秀文艺成果申报工作,建立重大题材创作联席会议,制定年度文艺精品重点创作计划、舞台艺术作品三年创作规划等系列文件,文艺工作的组织推动力不断增强。

  “五个一工程”是繁荣文艺创作生产的龙头工程、示范工程,也是一个地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近三届评选,无锡共有25件作品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获奖总数稳居全省最前列。电视剧《人世间》获评中宣部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此外,我市还取得一批全国重磅奖项。电视剧《人世间》获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舞剧《英雄·玛纳斯》、锡剧《追梦路上》获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中篇评弹《徐悲鸿》获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慢小孩》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舞台艺术方面,无锡更是全面发力。在市委宣传部指导支持下,近年来,市属文艺院团创排了40多部体现时代精神、融入本土元素的大型舞台剧目,其中7部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19部作品获省艺术基金扶持。舞剧《歌唱祖国》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歌剧《二泉》入选中国歌剧节;舞剧《南国红豆》《天山魂》,锡剧《惠山泥人》《泰伯》《涓生之路》,民乐《梦华江南》等精品佳作也不断涌现。今年,锡剧《钱伟长》、舞剧《霞客》等14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国家和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创历年最好成绩。更令无锡文艺工作者欣喜的是,由市歌舞剧院创排的科技题材舞剧《10909》在市委宣传部积极统筹推动下,献礼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场演出,创造无锡舞台艺术的新成就。

  追光逐梦,无锡出品屡次霸屏。电影《八角笼中》《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电视剧《追风者》,动画片《太湖少年》《沙孩儿》,纪录片《长江逐浪》《未来塘主》等诞生于无锡的影视作品百花齐放,正以多元化、高质量的巨大优势强势出圈。

  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文艺,就是坚持以人民为本位、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年来,无论是阵地建设还是院团改革,无论是文化品牌还是演出市场,无论是文艺普及还是群众文化,都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喜人景象。

  文艺阵地建设持续加强。建成锡剧艺术中心、无锡民族乐团新团址,启动建设无锡美术馆、市文化艺术中心、交响音乐厅等一批标志性重大文化设施,打造百个钟书房优质公共阅读空间矩阵,建成各类公益小剧场111个,推动县区级文化设施提档升级,UCCA陶美术馆、崧美术馆、黄养辉艺术馆等民营文艺场馆蓬勃崛起,成为市民新的打卡地。

  文艺院团改革不断深化。组建无锡民族乐团、无锡交响乐团,复建无锡评弹团,建设无锡青少年交响乐团、无锡青少年民族乐团,出台《无锡市深化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方案》,文艺院团发展迎来黄金时期。刚组建一周年的无锡交响乐团更是令人眼前一亮,除推出20余场水准不俗的音乐季演出、与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同台合作外,乐团还赴英国、法国、葡萄牙、日本等国开展演出或文化交流,锡交在业内与听众中已占据一席之地。

  品牌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连续13年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实施的太湖文化艺术季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具有较强影响力与辐射力的文艺品牌,连续6年举办的无锡星期广播音乐会凭借高层次的演出阵容、高水准的直播效果获得国内外艺术家与观众的交口称赞……连续数年策划举办荡口古镇音乐节、阳羡山湖音乐节,持续打造“太湖风”书法全国巡展、城市艺术季,让无锡市民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盛宴。积极创办、承办高规格赛事和活动,先后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举办“倪云林”系列美术作品双年展、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打造“盛世传芳”学术展览品牌,高标准推出无锡民族乐团和交响乐团音乐季、新年音乐会,无锡文艺在全国的显示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日益凸显。8个优秀群文活动品牌、30支优秀群文团队、80名优秀骨干入选省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洛可可乐团、江南众乐室内合唱团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团队持续涌现,山禾合唱团在第13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荣获两项金奖冠军和一项银奖,无锡连续6届荣获紫金合唱节优秀组织奖。全市数千名文艺志愿者每年组织开展近万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其中太湖之秋全民艺术共享月、“文艺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情韵江南”群众文艺展演、“梅花映月”文化展演等品牌效应凸显,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文艺在满足群众文化新期待、彰显文化消费新潜力方面作用日益提升。一批跨界联动、融合创新的小剧场文艺作品,把沉浸式艺术体验送到百姓身边。市锡剧院推出的小剧场锡剧《红豆》《聊斋·紫尾》,除在全国多个小剧场展演中屡获殊荣外,还收获了不俗的市场反响。据统计,2023年以来,市属文艺院团开展巡演展演191场次,商演223场次,其中赴外地演出场次较往年增长368%。太湖文化艺术季期间引进的民族舞剧《红楼梦》,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爆款演出更是一票难求,半数以上的观众来自无锡以外地区,有力促进了城市文化消费,提升了无锡文化辐射力。

  文艺均衡发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

  无锡始终把人才作为文艺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建立完善人才“引、育、用”机制,营造了老中青文艺人才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市委宣传部印发《“太湖人才计划”宣传文化人才引育实施办法》,评选出首批太湖文化名家、英才、优青。新成立市文艺院团传习中心,增核事业编制47名,打造领军型、专业型、紧缺型人才引进的重要平台。不断完善文艺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深化文艺评奖改革,有效发挥评奖对创作和人才的引导激励和示范作用,一批文艺领军人物、青年文艺人才脱颖而出。锡剧名家王建伟、黄静慧先后入选文旅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青年画家李建鹏捧回无锡历史上首个“中国美术奖”,葛丹绮被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2023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顶尖教师,“梅派”传人蔡瑜获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王子瑜荣获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一名,青年演员李梦恒力拔第十届“江苏省文艺大奖·戏剧奖”头筹……

  近年来,我市系统推进中青年文艺名家培养工作,在重点艺术门类评选“文艺名家工作室”,发挥名家引领作用。近日,首批无锡“文艺名家工作室”集中授牌,涉及美术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及民间文艺4个艺术门类共计44个名家工作室。当一块块沉甸甸的牌子颁发到一位位文艺名家手中,也就此将一份份文化传承的重任托付给各位文艺家。

  为了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我市还力推“院校合作”:市歌舞剧院与南京艺术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市锡剧院与江南大学联合开办锡剧艺术表演人才培训班,组织文艺院团青年骨干赴国内顶尖艺术院校或国外艺术专业院校进修深造;市民族乐团与香港中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等结对共建。我市还深化“名师带徒”计划,推动院团与专业院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逐步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各文艺院团高级职称人员占比逐年提升,其中市锡剧院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达25%。

  传扬优秀文化,再创新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面向未来,无锡继续自觉践行“两个结合”,牢牢守住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文化根脉,大力彰显中华美学精神,让江南文脉绽放出新时代光彩。

  锡剧起源于无锡,以城市命名,我市坚决扛起“发源地担当”,擦亮锡剧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从《无锡市关于振兴锡剧艺术的若干意见》到《锡剧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我市始终致力打造“锡剧第一城”,推动锡剧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宜兴市锡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的《回家》,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的《追梦路上》《太湖春早》,羊尖镇袁仁仪锡剧团的《袁仁仪》……从市级院团到县区级基层院团,锡剧焕发出勃勃生机。十年来,在市委宣传部政策支持下,全市各级锡剧院团累计创排、复排大型剧目近30部,传承折子戏近60出,每年开展各类演出500场。

  本月,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暨二泉映月·无锡民族音乐汇将在无锡启幕,不久前,“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活动在德国斯图加特和慕尼黑举行,无锡民族乐团一曲《江南好》惊艳全场。无锡乐脉,绵延不息。天韵社复社十余年,研习昆曲、出版文献、举办演出,致力于传承民乐文化;市区合作共建无锡民族乐团,杨荫浏音乐艺术馆在古运河畔揭牌,“民乐之乡”正在蜕变为“音乐之都”。

  以赓续江南文脉为己任,无锡汲古润今、推陈出新。接下来,我市将发挥好重大文化工程的牵引作用,精心编纂“一典籍两大系”,努力擦亮文化标识,积极探索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式呈现、年轻态表达,积极适应文化新形态,依托网文、网剧等新载体,推动地方文化的全球化表达,“圈粉”更多年轻人。我市各地各部门、各市属文艺院团还将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围绕讲好无锡故事开展艺术创作,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奏响新时代“太湖美”,再创无锡文艺新辉煌。(韩玲、张月)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