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旅游更“红”,让文化旅游更“热”
时间:2025-08-29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让红色旅游更“红”,让文化旅游更“热”
“最近来联系参观的团队很多,纪念馆安装了自动门,免费对外开放,散客就更多了。”阳山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暑期以来,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迎来参观高峰,游客们不仅在此追寻“锡流”一路西行宣传抗日救亡、寻找党组织的故事,还深入当地感受桃文化,领略田园风光。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旅游掀起热潮,革命纪念馆、抗战遗址、名人故居等红色景点迎来参观高峰。一个现象令人欣喜:在无锡,红色旅游的模式有了创新发展,多地正探索红色文旅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激活红色资源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旅游变得更“红”,让文化旅游得以更“热”。
寓教于游,“圈粉”年轻人
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坐落在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内,毗邻万亩桃林。馆外保留着“锡流”出发时的老墙,墙上“锡流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成为人们拍照的背景墙。“你去车上拿红领巾,戴上再拍一张。”常州游客陈女士带女儿到无锡阳山乡村游,母女俩参观了“锡流”纪念馆,“孩子问我‘他们为什么要往西走’,这种主动探索的态度,比说教更有效。”“两年前,我们对纪念馆周围进行了环境整治,将纪念馆与锡西地区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文化长廊串联,形成‘红色教育+生态旅游’的开放式纪念空间。”阳山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年均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无独有偶,位于梅村的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也迎来了打卡热潮,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不时还有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在此开展活动。“不用预约挺好的,纪念馆旁边就是烈士陵园,还有英雄广场,那些雕塑特别震撼。”无锡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把暑期社会实践地选在了红色景点。大学生们表示,纪念馆西侧是锡东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江抗英烈,纪念馆周边有千年伯渎河、梅里古镇等文化地标,兼具江南水乡风貌与红色文化底蕴,他们一路走来,拍了很多照片,感触良多。
据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暑期以来,红色旅游产品预订热度攀升,用户年轻化、亲子化特征明显,“80后”“90后”亲子家庭成为暑期红色旅游的主力军。业内人士分析,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红色旅游呈现出更强的组织性和目的性,红色旅游市场也呈现出新特点,表现在旅游形式和内涵的深层次转变,红色旅游正从单纯的参观游览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
串珠成链,打造精品游线
无锡是一方红色热土,红色资源丰富。记者从无锡市档案史志馆获悉,根据最新统计,全市拥有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共133处,整体保护情况较好,能开尽开。地方各级政府也越发重视将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当中。当前,随着城市更新不断推进,这些遗址和设施已深深嵌入城市肌理,成为特殊的地方文化。如何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从而让市民游客得以在无锡见景、见人、见精神?
“我们联合文旅部门精心策划并推出了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与旅行社签订了红色旅游合作战略协议。”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红色游线按区域进行划分,对各地红色资源与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整合,比如“传承红色文化,赓续革命薪火”线路以宜兴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为依托,串联了胥锦村、于伶纪念园、潘汉年故居等文化场所,让游客在体验式、沉浸式的游览中,接受精神洗礼,感受当地特色。
当下,红色文化在年轻人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旅行社、研学组织等机构成为推动红色旅游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组织红色研学活动,让年轻一代更好地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无锡党史专家建议,我市在主推6条红色精品游线的基础上,不同机构还可以对线路进行升级,考虑到客群的适配性,可以围绕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分享故事以及互动体验等环节,设计差异化的产品,以匹配不同年龄、学段学生的需求。
有机融合,探索双向赋能
这个8月,“培”玩夏令营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培南小学旧址开营。小营员们相聚梁溪,开启了为期5天的红色运河非遗主题游。“我们招募的是7至12岁的孩子,根据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线路,培南小学旧址、遇见博物馆、阿炳故居、钟楼图书馆等都是打卡点位。”梁溪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除了传统的参观听讲解,夏令营还融入经典诵读、观看影片、知识竞赛、习作练习、非遗体验等内容,并且充分利用梁溪区的文旅资源优势,设置了乘游船赏评弹、乘坐无人驾驶微巴乐游梁溪等环节,备受欢迎。
“让我们‘跟着护照游锡山’,已成功打卡顾宪成纪念馆、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姚桐斌故居,原来家乡这么美。”趁着放暑假回无锡,大学生小崔开启了打卡锡山之旅,她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盖章打卡记录,并回复网友如何领取“护照”。据了解,锡山区在全区18家文博场馆为市民游客免费发放“锡山文博护照”。记者注意到,这本“护照”中,有每个场馆的介绍,还有盖章区,各场馆也精心设计了专属印章,内页还有文创产品优惠券。“集齐全本印章还有额外好礼,有效期一直到年底。”锡山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依托区域红色资源与地方文化资源,他们设计了打卡路线,方便市民游客深度感知锡山魅力。
专家指出,当前,红色旅游仍存在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品牌意识薄弱、专业人才不足等现实问题,而文化旅游正逐渐走向成熟。因此,探索红色资源与文旅场景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让红色旅游持续焕发生命力,也能赋予文化旅游以新内涵,实现二者的双向赋能。结合《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根据《无锡市“薪火传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我市正积极推动多方协作,共创无锡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新局面。(张月)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