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政策引力”转为文化产业“生态活力”
时间:2025-09-12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将“政策引力”转为文化产业“生态活力”
今夏,位于宜兴的陶二厂启动IAC&CCCA艺术家驻留计划,首期迎来了阿斯娅·马拉库琳娜、杨心广两位艺术家。艺术种子在这片陶艺原野上生根发芽,也为城市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力量。与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不同,文化产业以创意、内容、体验为产出,凭借更加“显化”的城市标签和IP长尾效应,更直接地吸引人流、消费流,并串联起旅游等多个产业,成为城市差异化表达和发展“软实力”的关键所在。文化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无锡连续多年跻身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一揽子引才留才政策成效显著。进一步将“政策引力”转为“生态活力”,要着力厚植土壤、优化环境,让文化产业人才在此“成木成林”。
今年发布的《无锡市2025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相较去年新增了新闻传播、交通运输等7个学科类别,呈现出理工为主,医学、经管和文学艺术并重的特点。这说明无锡注重构建一个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生态。对于文化产业人才来说,城市何以具有吸引力?又为何来锡、爱锡?住公寓、发补贴或许能解一时之渴,但具有长久“锡引力”的,是城市的软环境和所提供的机会、平台。除了硬件投入,良好的创新生态的营造更耗心血,也更难以复制。推动产业“流量”与人才“留量”正向循环,就要遵循需求导向、机会导向,打造新场景、提供专业支持,用开放、包容、创新的“好生态”迎接“金种子”。
积极打造优质交流场景,可以吸引更多头部活动在锡落地,为文化产业人才搭好发展舞台。今年四月底,2025年全国青年剧作计划在锡启动,“全国青年编剧工作坊”挂牌,为青年电影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了优质机遇和平台。灵感、创意的迸发需要通过人与人、人与城市的交流,优质场景能创造交流空间、产生集聚效应,从而诞生更多“金点子”。无锡本身“家底”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锡剧、紫砂等传统艺术,影视产业激活微短剧、数字艺术,MCN机构等带动文化新业态发展。要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利用好文博场馆、时尚空间等载体,吸引更多活动落地,创造更多交流的平台、场景,从而集聚起人才资源,以才引才、反哺城市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提升。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除了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配套,还需提供专业上的支持。7月30日,无锡市青年网络作家联盟成立,并提供相关专属服务,如促进资源对接、进行宣传推广、保障作者权益等,为网络作家的职业发展赋能。文化产业人才渴望创意被应用、价值被认可,“留才”的关键就在于让其成果落地,孵化优质IP也有助于城市文化产业升级。从创新创意到落地落实,阶段不同,人才需求也不同。让人才创意“开花结果”,要以“订单式”的模式精准对接需求、提供全链条支持,如举办相关讲座、提升专业能力,为人才对接更广的资源和市场,贯通产业链条、打通商业化路径等,为人才补充“养分”,助其安心成长,筑起城市文化产业建设创新高地。(周邾语嫣)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