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舞剧市场为何频现“加场潮”?
时间:2025-10-13 浏览次数: 来源: 江南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无锡舞剧市场为何频现“加场潮”?
爆款IP引观众追更 外地粉丝跨城打卡
(璎珞 摄)
昨天,无锡大剧院外一整天都挺热闹,无数粉丝为舞剧《牡丹亭》而来。作为2025太湖文化艺术季暨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的爆款,《牡丹亭》原本仅安排11日、12日两场,因开票即售罄的火爆场面,紧急加开12日下午场。在无锡,“加场”早已不是新鲜事:《只此青绿》年年加场仍一票难求,《天工开物》首演刚落幕就被喊“返场”,《无名之辈》半年内两度加场……无锡舞剧市场为何能让观众“追着看”?
粉丝跨城追戏
10月12日晚的无锡大剧院,开场前1小时就充满了热闹的气息。来自苏州的张旭手里攥着两张票难掩兴奋:“知道《牡丹亭》来无锡,我提前一周就订了高铁票,原本没抢到11日的票,幸好加了场。”而本地观众李阿姨则来开开眼界:“之前看《只此青绿》被圈粉,这次《牡丹亭》听说舞美特别美。”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不肯离场,围着舞台出口等演员签名。
“秋季本就是演出旺季,加上太湖文化艺术季的加持,下半年无锡大剧院几乎每月都有重磅舞剧。”无锡大剧院票务部经理张薇薇说,大剧院引进的舞剧虽不算多,但都是爆款预定。《牡丹亭》刚开票,880元、888元的“黄金座席”就被抢空,后台全是求加场的留言。而在无锡首演的《天工开物》,更是用舞美再现“宋式美学”,让二刷的张旭直呼“每次看都有新细节”。连朱洁静、唐诗逸等舞剧A角,都成了观众“追星”的对象。据悉,近年来无锡舞剧的平均上座率都在九五成以上,有的甚至场场满座,加场更是市场刚需。
经典IP“常演常新” 观众三刷仍狂热
若说《牡丹亭》的加场是“初来乍到的火爆”,那《只此青绿》就是无锡舞剧市场的“常青树”。2021年首次亮相太湖文化艺术季时,《只此青绿》开票即售罄,紧急加场仍有不少观众没抢到票;2022年6月、2023年12月、2024年11月三次返场,均是连演三场,场场满座;今年11月的演出,刚开票售票率就达八成,只剩边边角角的位置。“我已经三刷《只此青绿》了,这次特意盯着开票时间,结果880元的票还是秒没!”市民李琴琴无奈又兴奋。像她这样的“回头客”不在少数,无锡大剧院的观众数据显示,《只此青绿》的复购率超过40%,有观众甚至四刷、五刷。
同样“自带流量”的还有舞剧《红楼梦》。2023年10月,江苏大剧院原创的《红楼梦》首登无锡,连演三场均“秒杀售罄”,直接让“无锡”冲上热搜;2024年10月返场时,开票当天就卖出七成门票,加场后仍有观众在社交平台求“转让票”。看过两次的无锡画家王女士说:“无锡观众对这类有文化底蕴的舞剧特别买账,只要复演,肯定有人追。”
现代舞剧《无名之辈》也是“加场再售罄”。今年3月首次来锡时,因“全男班”阵容和热血剧情,《无名之辈》开票后迅速售罄。主办方紧急加开4月的两场,没想到又被抢空,7月再次加场,仍有观众专程从上海、南京赶来。
外地观众占四成 演出带动“文旅消费链”
“优质舞剧愿意来无锡,甚至频频加场,既因为观众基础好,也因为无锡的艺术氛围和市场潜力。”张薇薇透露,每次引进舞剧前,剧院都会调研观众需求。项目方也看中无锡交通便利的优势和观众审美能力强的特点,“很多剧团反馈,无锡的观众特别懂戏,掌声、喝彩都恰到好处,演员演得更有劲儿”。
外地观众的跨城观演,更让无锡的演出市场多了一层“文旅属性”。数据显示,无锡舞剧的外地观众占比近四成,其中苏州、常州、上海的观众最多,“很多人会提前一天来无锡,看完演出逛鼋头渚、吃小笼包,第二天再回去,形成‘观演+旅游’的模式”。国庆期间,儿童舞剧《敦煌梦幻录》连演五场,不仅吸引了本地家庭,还有南京、杭州的家长带孩子来看。
业内人士指出,越来越多的热门演出来到无锡,为无锡带来了话题和流量;而相较于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无锡的演出票价有一定优势,进而带动了一系列文旅消费;无锡应充分利用优质演艺资源与城市形成良性互动,为城市带来更大价值。(璎珞)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